普洱茶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以其集散地與原產地之一的普洱縣(即今寧洱縣)命名之。于元朝時稱之為普茶,明朝萬歷年間才定名為普洱茶。唐朝時普洱名為步日,屬銀生節(jié)度。此時所生產之“銀生茶”是為普洱茶的前身,最原始制法是...[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普洱茶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以其集散地與原產地之一的普洱縣(即今寧洱縣)命名之。于元朝時稱之為普茶,明朝萬歷年間才定名為普洱茶。唐朝時普洱名為步日,屬銀生節(jié)度。此時所生產之“銀生茶”是為普洱茶的前身,最原始制法是...[繼續(xù)閱讀]
釋義目前官方教科書仍將普洱茶歸于黑茶類,甚至市場上將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各省份的后發(fā)酵茶,都涵蓋在廣義的普洱茶內。筆者認為,只要是普洱茶真正的愛好者,應并不會認同如此籠統模糊的說法與歸類。廣西陳...[繼續(xù)閱讀]
嚴格界定古普洱茶區(qū)域,是指滇南具有近二千年生產茶葉歷史的思茅與西雙版納地區(qū)。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屬于熱帶亞熱帶高原型氣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7℃~22℃,年平均降雨量1200~2000毫米之間,相對濕度在80%以上。土壤以磚...[繼續(xù)閱讀]
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qū)農藥濫用的情形,在國際上被列為同一級。在加入世貿組織時,歐盟特別將農藥殘留量檢驗標準向下修正至原來的1/2。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間,為提升產能,在精制茶廠附近產茶區(qū)有噴灑農藥與施用化肥情形。但隨著對...[繼續(xù)閱讀]
還記得1998~2001年間,中國臺灣報章媒體不斷將普洱茶功效大量曝光:減肥、抗癌、消血脂、排尿酸、降膽固醇等等以及法國、日本、中國方面普洱茶醫(yī)學報告……再加上臺灣“衛(wèi)生署”委托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孫璐西教授研究普洱茶...[繼續(xù)閱讀]
明朝時稱為普茶,萬歷年間至清初正式定名為普洱茶,沿用至今。直至1970年以前都是屬于生茶(以現在定義來說),而所有百姓達官貴人上至上朝貢品,都是品飲生茶,當時也只有所謂生茶;也就是說,普洱茶一詞的定義早有,原本不應該也不需...[繼續(xù)閱讀]
店家不斷吹捧強調年份,百年福元昌、宋聘、同慶,六十年紅印,五十年藍印鐵餅,四十年七子餅,身價動輒上萬元甚至十余萬元;年份真實與否暫且不論,這些的確都是具有歷史意義、不可多得的好茶品,正如店家所說的“喝掉一片少一片”...[繼續(xù)閱讀]
云南地處云貴高原,古時運輸全賴人背馬馱,運銷到中國西藏、香港及蒙古國、東南亞地區(qū),歷時一年半載。歷史上普洱茶的后發(fā)酵,除自然發(fā)酵外,運輸過程中風吹日曬雨淋,溫濕度不斷提升或轉變對茶產生生物化學和酵素作用,也是普洱...[繼續(xù)閱讀]
筆者時常在中國臺灣或大陸舉辦普洱講座或品茶會,茶友最時常發(fā)問的疑問就是:什么標準才是所謂的好普洱?個人認為,在健康無虞的先決條件下,茶無真假與優(yōu)劣之分,而每個人的品味、口感、身體狀況、經濟能力、價值觀等等都有差...[繼續(xù)閱讀]
筆者1986年開始喝普洱茶,深深體會普洱茶對身體的益處與心性的正面影響。有生有熟,有嫩有老葉,有茶園、有古樹、有野生,有曬青有烘青,有磚有沱有餅有散,有干凈存放有入濕倉,有外包紙內票內飛的印刷藝術,有石模有鐵模,有年份縱...[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