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區(qū)名。唐開元元年(713年)以雍州改置。領二十三縣,轄區(qū)約今西安市及東至渭南市,西至武功,南至戶縣,北至銅川,治所在京城長安。五代后梁開平元年(907年)改為大安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復為西京京兆府,領長安、萬年、昭應(今臨潼...[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政區(qū)名。唐開元元年(713年)以雍州改置。領二十三縣,轄區(qū)約今西安市及東至渭南市,西至武功,南至戶縣,北至銅川,治所在京城長安。五代后梁開平元年(907年)改為大安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復為西京京兆府,領長安、萬年、昭應(今臨潼...[繼續(xù)閱讀]
政區(qū)名。五代后梁開平元年(907年)四月以唐京兆府改置雍州,同年撤雍州置大安府。領大安(后梁以長安縣改稱)、大年(后梁以萬年縣改稱)、昭應(今陜西臨潼區(qū))、高陵、藍田、櫟陽、盩厔、鄠、咸陽、興平、三原、涇陽、渭南、醴泉...[繼續(xù)閱讀]
政區(qū)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以金京兆府改置,稱安西路總管府。治所在長安、咸寧二縣(今陜西西安市)。轄同、華、商、耀、乾五州與長安、咸寧、藍田、臨潼、高陵、涇陽、咸陽、興平、鄠、盩厔、郿十一縣?;蕬c元年(1312年)改...[繼續(xù)閱讀]
政區(qū)名。元皇慶元年(1312年)以安西路改稱。治所在長安、咸寧二縣(今陜西西安市)。轄五州十一縣同于安西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置西安府。...[繼續(xù)閱讀]
政區(qū)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改奉元路置。治所在長安、咸寧二縣(今陜西西安市)。明西安府領華、商、同、耀、乾、邠六州與長安、咸寧、咸陽、涇陽、興平、臨潼、渭南、藍田、鄠、盩厔、高陵、富平、三原、醴泉、華陰、蒲...[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的南部。長安本秦鄉(xiāng)聚名,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始置為長安縣,為京兆尹治。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長安曰常安,東漢復舊。晉為京兆郡治,北周因之。隋初遷都大興城,以大興(唐復改萬年縣)、長安兩縣東西分治京城...[繼續(xù)閱讀]
原位于今西安市的東部與南部。本周杜伯國,秦置杜縣及芷陽縣,屬內(nèi)史。漢置杜陵、霸陵等縣,屬京兆尹。晉改霸陵曰霸城,杜陵曰杜縣,屬京兆郡。北魏以霸城為京兆郡治,改杜縣為杜城屬隸。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分置萬年縣,與長安縣...[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25公里??h治在九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皆陽,故名咸陽。本秦舊縣,孝公徙都于此。漢高帝元年(前206年)更名新城縣,七年(前200年)罷。元鼎三年(前114年)更名渭城縣,屬右扶風,東漢省。東晉咸和(326~334年)中,后趙...[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50公里。本周犬丘邑,秦名廢丘縣,漢初置為槐里縣,后析置茂陵、平陵二縣,俱屬右扶風。東漢以槐里縣為右扶風治。三國魏改平陵為始平縣,晉初并茂陵縣入始平縣,于槐里置始平郡。北魏太平真君(440~443年)中...[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少北30公里。以縣城東有臨水,城西有潼水而得名。春秋時為驪戎國。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置為驪邑。漢高帝七年(前200年),置新豐縣,屬京兆尹,東漢因之。晉屬京兆郡,北魏因之。隋初屬雍州,大業(yè)初屬京兆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