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如刀形,齊之所造,故稱為齊刀。梅堯臣詩:“獨(dú)行齊大刀,形末環(huán)連?!鄙w形容刀之形也。面背皆有文,茲考釋如下:齊造邦 刀之面文有六字者,俗稱六字刀。六字長圓化 之考釋。第一字釋齊,諸家無異議,齊乃指齊城,非...[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狀如刀形,齊之所造,故稱為齊刀。梅堯臣詩:“獨(dú)行齊大刀,形末環(huán)連?!鄙w形容刀之形也。面背皆有文,茲考釋如下:齊造邦 刀之面文有六字者,俗稱六字刀。六字長圓化 之考釋。第一字釋齊,諸家無異議,齊乃指齊城,非...[繼續(xù)閱讀]
半兩 《漢書·食貨志》:“秦兼天下,銅錢質(zhì)如周錢?!鄙w言錢之形質(zhì)如周錢,唯文異耳。文曰半兩,重如其文。按古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半兩即十二銖也。兩 即甾,甾為錙之省,清江德量云,漢州輔碑,涅而不,從。武班...[繼續(xù)閱讀]
半兩(莢錢) 漢初沿用秦制,鑄十二銖重半兩錢。漢高祖劉邦在安定時(shí),因秦半兩錢重難行,乃改鑄小錢,面文仍為半兩,而重已不如文。其形制薄小如榆莢,故民間稱之為莢錢,或榆錢,或榆莢錢,或榆莢半兩。半兩(八銖) 《漢書·高后紀(jì)》...[繼續(xù)閱讀]
魏(公元220—265年)五銖 《三國志·魏志》:“明帝太和元年夏四月乙亥,行五銖錢。”此錢無存,無由識別。蜀漢(公元221—263年)直百五銖 《零陵光賢傳》:“劉備拔成都,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劉巴曰:‘易耳,但當(dāng)鑄直百錢...[繼續(xù)閱讀]
晉武帝司馬炎受魏禪,改國號為晉,都洛陽,仍用魏明帝五銖錢。至元帝司馬睿過江,即位建康,則用孫權(quán)舊錢,輕重雜行。大者謂之比輪,言其錢郭厚重,比諸車輪,故也。中者謂之四文,以錢一枚為一文,而此直四枚也。五朱 《晉書...[繼續(xù)閱讀]
宋(公元420—479年)四銖 《宋書·文帝紀(jì)》:“元嘉七年冬十月戊午,立錢署鑄四銖錢?!迸f譜謂文曰四銖,重如其文。四字隸體。當(dāng)兩五銖 《宋書·文帝紀(jì)》:“元嘉廿四年六月,以貨貴,制大錢一當(dāng)兩。”又“廿五年五月...[繼續(xù)閱讀]
北魏(公元386—534年)太和五銖 魏初至太和,錢貨無所周流,高祖始詔天下用錢,十九年冶鑄粗備,文曰太和五銖,民有欲鑄,聽就鑄之,故今所見者,大小精細(xì)不一。五銖 《魏書·食貨志》:“世祖永平三年冬,又鑄五銖錢?!庇?..[繼續(xù)閱讀]
五銖 文帝楊堅(jiān)開皇元年九月,鑄新錢,文曰五銖,重如其文,面背肉好,皆有周郭。五銖白錢 《新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此錢系以銅和錫镴鑄成,其色白,字文纖細(xì),故稱之五銖白錢。...[繼續(xù)閱讀]
開通元寶 高祖李淵入長安時(shí),民間行線環(huán)錢,形制輕小,八九萬文方滿半斛。即位后,初用隋五銖錢,于武德四年七月鑄開通元寶,徑八分,重二銖四累,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面文系歐陽詢書,字含八分及篆隸三體,背有星月。...[繼續(xù)閱讀]
五代梁(公元907—923年)開平元寶 太祖朱全忠于開平年間鑄開平元寶,大如當(dāng)十。開平通寶 開平通寶,大如當(dāng)五錢,為末帝朱友貞龍德間鑄。唐(公元923—936年)天成元寶 明宗李嗣源天成年間鑄天成元寶。(罕見)清泰元寶...[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