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時期地球演變最突出的事件是非洲與歐洲的接近和印巴次大陸與亞洲的相撞,其結果使一部分巖石圈上層物質互相推擠,形成了橫亙于南北半球之間、綿延幾乎達到地球半周的最雄偉的山系和高原,它西起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新生代時期地球演變最突出的事件是非洲與歐洲的接近和印巴次大陸與亞洲的相撞,其結果使一部分巖石圈上層物質互相推擠,形成了橫亙于南北半球之間、綿延幾乎達到地球半周的最雄偉的山系和高原,它西起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繼續(xù)閱讀]
總的來說,不外乎內、外兩個方面。外部因素就是在地球外部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里的作用力,它所引起的地質作用就是風化、剝蝕、沉積等作用。它的主要能源是太陽能、地球的重力。另外還有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以及...[繼續(xù)閱讀]
地球時刻都處在運動之中,只是不易被人們感覺到而已。由于地球自身的結構及與周圍宇宙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地球作為一個天體具有復雜的運動特征。地球運動最基本的形式是自轉和公轉,同時作為太陽系的一員參與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繼續(xù)閱讀]
地球同太陽系其他七大行星一樣,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圍繞著一根假想的自轉軸自西向東不停地轉動,這就是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繼續(xù)閱讀]
20世紀初以后,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fā)現是,確認地球自轉速度是不均勻的。人們已經發(fā)現的地球自轉速度有以下3種變化:①長期減慢。這種變化使日的長度在一個世紀內增長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轉周期為基準所計量的時間,2000萬年來累計...[繼續(xù)閱讀]
地球自轉軸在地球本體上的位置是經常在變動的,這種變動稱為地極移動,簡稱極移。1888年人們才從緯度變化的觀測中證實了極移的存在。1891年美國的S.C.張德勒進一步指出,極移包括兩種主要周期成分:一種是周期約14個月的自由擺動...[繼續(xù)閱讀]
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所經過的路線上的每一點,都在同一個平面上,而且構成一個封閉曲線。這種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所走的封閉曲線,叫做地球軌道。如果我們把地球看成為一個質點的話,那么地球軌道實際上是指地心的公轉軌道。地球公...[繼續(xù)閱讀]
嚴格地說,地球公轉的中位位置不是太陽中心,而是地球和太陽的公共質量中心,不僅地球在繞該公共質量中心轉動,而且太陽也是繞該點在轉動。但是,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太陽的質量是地...[繼續(xù)閱讀]
地球每年1月3日前后經過近日點(公轉軌道上最接近太陽的那一點),公轉速度達到最大,為30.3千米/秒;在7月4日左右經過遠日點(公轉軌道上離太陽最遠的那一點),公轉速度最小,為29.3千米/秒,在此兩點之間地球運行速度逐漸變化。...[繼續(xù)閱讀]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在天球上,自轉表現為天軸和天赤道,公轉表現為黃軸和黃道。天赤道在一個平面上,黃道在另外一個平面上,這兩個同心的大圓所在的平面構成一個23°26′的夾角,這個夾角叫做黃赤交角。...[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