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在线欧美视频一区,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动图,色综合久久丁香婷婷

              當前位置:首頁 > 詩詞 > 【陳獨秀】 詩詞 > 正文

              述哀
              現(xiàn)代 - 陳獨秀

              死喪人之戚,況為骨肉親。
              所喪在遠道,孤苦益酸辛。
              展開全文
              秋風衰勁草,天地何不仁。
              駕言陟陰嶺,川原低暮曛。
              臨空奮遠響,寒飆逐雁群。
              一月照兩地,兩地不相聞。
              秉燭入房中,孔懷托幽夢。
              相見不暫留,苦慮晨雞弄。
              寄裙頻致辭,毋使薄寒中。
              言笑若生平,奚以懷憂慟。
              起坐弄朱弦,弦亂難為理。
              涼風叩庭扉,開扉疾審視。
              月落霜天冥,路遠空延企。
              掩戶就衾枕,猶憶夢見之。
              輾轉(zhuǎn)不能寐,淚落如垂絲。
              扁舟浮滄海,去住隨風波。
              浩淼不可測,起伏驚蛟鼉。
              仙人御離合,聒耳如哀歌。
              海立天俯仰,安危在剎那。
              一朝落玄渚,堯桀無殊科。
              救死恐不及,豈復(fù)悲坎坷。
              坎坷復(fù)踽踽,慷慨懷汨羅。
              孤篷豈足惜,狂瀾滿江河。
              區(qū)區(qū)百年內(nèi),力命相劖磨。
              蓬萊徂弱水,南屏落葉多。
              所違不在遠,隔目成關(guān)河。
              生別已惻惻,死別當如何。
              感此百念結(jié),巨浪如嵯峨。
              噰噰鶺鸰鳥,雙飛掠舷過。
              與君為兄弟,匆匆三十年。
              十年余少小,罔知憂苦煎。
              十年各南北,一百無良緣。
              其間十年內(nèi),孤苦各相憐。
              青燈課我讀,文彩勵先鞭。
              慈母慮孤弱,一夕魂九遷。
              弱冠弄文史,寸草心拳拳。
              關(guān)東遭兇亂,飛鴻驚寒弦。
              南奔歷艱險,意圖骨肉全。
              辛苦歸閭里,母已長棄捐。
              無言執(zhí)兄手,淚淚雍門弦。
              相攜出門去,顧影各涓涓。
              弟就遼東道,兄航燕海邊。
              海上各為別,一別已終天。
              回思十載上,泣語如眼前。
              見兄不見母,今兄亦亡焉。
              兄亡歸母側(cè),孑身苦迍邅。
              地下語老母,兒命青絲懸。
              老母喜兄至,淚落如流泉。
              同根復(fù)相愛,怎不雙來還?
              朔風吹急雪,蕭蕭徹骨寒。
              冰礫裹蹄足,蹇騾行蹣跚。
              寸進復(fù)回卻,蜷曲以盤桓。
              盤桓不能進,人心似彈丸。
              汽車就中道,人畜各喜歡。
              一日騁千里,無異策虬鸞。
              余心復(fù)急切,長夜路曼曼。
              路長亦不惡,心怯且自寬。
              吉兇非目睹,疑信持兩端。
              驅(qū)車入城郭,行近心內(nèi)酸。
              入門覓兄語,尚懷握手歡。
              孤棺委塵土,一瞥摧心肝。
              千呼無一應(yīng),掩面不忍觀。
              仆夫語疾語,一一無遺殘。
              依依僮仆輩,今作骨肉看。
              故舊默無語,相視各汍瀾。
              中夜不成寐,披衣扶孤棺。
              孤棺萬古閉,悲夢無疑團。
              側(cè)身覽天地,撫胸一永嘆。
              收起
              更多詩詞內(nèi)容,請進入學習中心 >>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wù)立即開通 >

              陳獨秀

              中國近現(xiàn)代的思想家、政治活動家、語言學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及首任總書記,中國托派的精神領(lǐng)袖,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dǎo)者之一,五四運動的精神領(lǐng)袖。安徽省懷寧縣十里鋪(今屬安慶市)人,字仲甫,家譜名慶同,科舉名乾生,留學日本時名由己,辦《安徽俗話報》時名三愛,辛亥革命后始名陳獨秀,辦《每周評論》時名只眼,號實庵。清光緒五年己卯八月二十四日乙丑(公元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安慶府城內(nèi)(屬于懷寧縣)。兩歲時,父陳衍中因瘟疫死于蘇州懷寧會館,先后由大父陳章旭以及長兄陳慶元撫養(yǎng)成人,在家中學習《四書》、《五經(jīng)》。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陳獨秀通過院試成為秀才,時年十七,但在次年赴南京江南貢院參加鄉(xiāng)試落榜,未能考中舉人。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考入杭州求是書院,學習法文和造船。同年前往南京再次參加鄉(xiāng)試,不中。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陳獨秀赴東北嗣父陳昔凡處,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9年)年底,義和團于山東起事,陳獨秀回安慶。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10月,陳獨秀自費留學日本,進東京弘文學院師范科日語專業(yè)學習。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3月回國,組織青年勵志社。9月,陳獨秀再次赴日,讀東京成城學校陸軍科。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3月31日夜,與張繼、鄒容強行剪去湖北陸軍學生監(jiān)督姚昱的辮子,被日政府強行遣送回國。同年5月17日于安慶藏書樓發(fā)表拒俄演說,創(chuàng)辦安徽愛國會,抨擊時政。同年至上海后,與章士釗、謝曉石、張繼等人出版《國民日日報》,同年12月1日,被上海地方政府所禁。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3月31日,與房秩五、吳守一創(chuàng)辦白話文《安徽俗話報》。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秋,執(zhí)教蕪湖皖江中學,在蕪湖發(fā)起成立反清組織「岳王會」并任總會會長。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春,第三次留學日本,入東京正則英語學校學習,后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國等西歐文化。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從日本回國,于杭州浙江陸軍小學任國文史地教習。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應(yīng)安徽軍政府都督孫毓筠邀請,回鄉(xiāng)任安徽都督府秘書長和安徽高等學堂教務(wù)主任。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陳獨秀追隨柏文蔚參加反袁世凱「二次革命」,在蕪湖一度遭龔振鵬逮捕,后獲釋。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春,反袁運動失敗后,再度赴日本,協(xié)助章士釗辦《甲寅》雜志。第一次用筆名「獨秀」發(fā)表文章《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夏,回上海,住法租界嵩山路吉誼里二十一號。9月15日創(chuàng)辦月刊白話文青年雜志,次年更名為《新青年》(民國十五年???,自任總編輯。宣傳倡導(dǎo)「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批判儒教和傳統(tǒng)道德,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二月號的《新青年》雜志二卷六號發(fā)表《文學革命論》。同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聘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并教授文學,并將《新青年》遷到北京。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11月27日,與李大釗合辦《每周評論》雜志。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后,6月8日于《每周評論》發(fā)表《研究室與監(jiān)獄》,6月11日于城南新世界游藝場散發(fā)《北京市民宣言》后被捕。9月16日保釋出獄。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8月,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發(fā)起組,任書記。8月22日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陳獨秀沒未出席,派陳公博為廣州代表,又派包惠僧代為出席。在會議上,陳獨秀被缺席選為中央局書記。后被選為第二屆、第三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屆、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的總書記。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9月,創(chuàng)建托派組織「無產(chǎn)者社」。同年11月16日,因中東路事件等問題發(fā)表不同意見,被開除黨籍。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5月,出席中國各托派小組織的「統(tǒng)一大會」,被推選為統(tǒng)一后的托派組織「中國共產(chǎn)黨左派反對派」中央總書記。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10月15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以創(chuàng)辦非法政黨的罪名逮捕,隨后移交南京政府。胡適之、傅斯年等人紛紛出來為其說話。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4月,公開開庭審判,章士釗主動免費為陳出庭辯護,于法庭慷慨陳詞,贏得旁聽一片贊譽。終「以文字為叛國之宣傳」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囚禁于南京老虎橋第一監(jiān)獄。于獄中,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書籍,潛心研究中國古代語言文字、孔子、道家學說等,完成了不少有價值的學術(shù)論著。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3月,于《火花》發(fā)表《無產(chǎn)階級與民主主義》。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8月23日提前獲釋。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中期,被中共抹黑攻擊,指控其為「漢奸」 。此后他拒絕出任勞動部長,拒絕蔣介石出資讓他組織「新共黨」,拒絕胡適的邀請去美國,拒絕譚平山要他出面組織第三黨的建議。先后住在武漢、重慶。在重慶住院時,僅靠微薄稿費收入支撐,最后更被趕出醫(yī)院。最后長期隱居在四川江津,以教書為生,保持低調(diào),而且轉(zhuǎn)向了自由主義。此后對文學和民主發(fā)展,繼續(xù)當年在獄中的研究,特別對斯大林時代的反思,也被后人認為難出其右者。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5月12日中午,用醫(yī)生介紹的偏方,以水泡制蠶豆花茶水,據(jù)稱可治高血壓。但其所用之蠶豆花有部分已發(fā)霉,用開水泡過后,汁水呈黑色,且味不正。因而中毒,終于5月27日21時40分于四川江津鶴山坪石墻院逝世,享年六十三歲。逝世后,臨時厝于西門外鼎山鄧燮康園地。于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由三子陳松年根據(jù)父親遺言,歸葬于安慶北門葉家沖(現(xiàn)屬十里鋪),與原配高曉嵐合于一冢。墓碑上刻「先考陳公乾生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