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李俊民
金澤州晉城(今屬山西)人,字用章,號鶴鳴,澤州晉城(今屬山西)人。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韓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時得名儒傳授程氏之學,即北宋哲學家程頤、程顥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學”,“其于理學淵源,冥搜隱索,雖片言只字務有根據(jù)?!狈步?jīng)傳子史百家之書,他無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以經(jīng)義舉進士第一(時年二十五歲),授應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時。不久,任沁水縣令,并提舉長平(今高平西北)倉事,進升朝請大夫。未幾,因他厭惡官場應酬,棄官歸田,以所學教授鄉(xiāng)里。由于他學問淵博,加之狀元聲威,從學者甚眾,不遠千里慕名而來投師者不絕于門。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遷汴京(今開封市)。因為戰(zhàn)亂,李俊民于貞佑三年(公元1215年)離開家鄉(xiāng)隱居于嵩州鳴皋山隱居,后遷徙至懷州(今河南沁陽),不久又隱于西山。在河南的這段時間,有隱士荊先生,授給他邵雍的《皇極》數(shù)學,李俊民對這種用符號、形象和數(shù)字推測宇宙變化的學說十分精通,當時深通此道的劉秉忠也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弗如。元滅金后,李俊民徙居懷州,不久又隱居于崇山。元政府澤州長官段直從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澤州教授,在大陽生活,他便千方百計招延澤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協(xié)助他教授學生,所以,僅五六年,所培養(yǎng)的人才,“以通經(jīng)被選者”有一百二十二人。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劉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薦李俊民,盛贊他“易理,易數(shù)兩造精微”。元憲宗蒙哥七年(公元1257年),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車召見李俊民等金朝遺老,天天延訪,從不間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經(jīng)史百家,無所不談。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絕入仕,懇賜還山,忽必烈欽佩其氣節(jié),尊重其人格,便派專人護送。忽必烈曾令張仲一向李俊民討教有關禎祥方面的預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極》數(shù),所言神話般全部應驗。當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統(tǒng),李俊民已卒于嵩山,享年八十五歲,葬于晉城崔家莊北。元世祖中統(tǒng)初,賜謚莊靖先生。其文格沖澹和平,語言流暢(代表作《重修浮山女媧廟記》、《睡鶴記》);詩多憂幽激烈之音,寄懷深遠;其詞多詠物、寫景、應酬唱和之作,偶爾也抒發(fā)苦悶,如“人世閑愁都占了,有情天也老”(《謁金門·和邦直》)。元世祖忽必烈曾對侍臣說:“朕求賢三十年,唯得竇漢卿及李俊民二人?!痹送跆厣u價說:“鶴鳴老人,國朝之名士也,勇退居閑,朝經(jīng)暮史,經(jīng)學傳家尤長于理。”劉瀛序其集云:“先生詩,格律清新似東坡,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圓轉,脈絡貫穿,半山老人之體也。雄篇鉅章,奔騰放逸,昌黎公之亞也。”《四庫全書總目》贊其詩“類多幽憂激烈之音,系念宗邦,寄懷深遠,不徒以清新奇崛為工”。有《莊靖集》十卷,包括詩七卷,文三卷。詞存六十八首,收入唐圭璋《全金元詞》。《莊靖集》有《九金人集》本、《山右叢書初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