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同城內西南隅,因屬佛教華嚴宗得名。始建于遼代,分上下寺,上寺布局嚴謹,下寺布局自由。下寺之薄伽教藏殿是國內現(xiàn)存惟一遼代木構建筑,被建筑學大師梁思成譽為“海內孤品”。...[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位于大同城內西南隅,因屬佛教華嚴宗得名。始建于遼代,分上下寺,上寺布局嚴謹,下寺布局自由。下寺之薄伽教藏殿是國內現(xiàn)存惟一遼代木構建筑,被建筑學大師梁思成譽為“海內孤品”。...[繼續(xù)閱讀]
位于大同城南70公里處應縣城內西北隅,建于遼代。塔高67.13米,底層直徑30米,平面呈八角形,5層6檐,加上暗層共為9層。全塔未用一顆鐵釘,全靠木構互相拉角、勾心,歷經千年風雨雷電地震炮火而巋然不動,是全國現(xiàn)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式...[繼續(xù)閱讀]
位于大同城東南靈丘縣城西南東河鎮(zhèn)一帶,地處天然溝壑,兩邊高山陡崖如削,地勢十分險要。1937年9月25日拂曉,日本侵略軍坂垣師團21旅團進入這段峽谷,預先埋伏在崖頂由林彪指揮的八路軍115師發(fā)起猛攻,激戰(zhàn)一日,大獲全勝,殲敵一千余...[繼續(xù)閱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城東南渾源縣境,海拔2017米,號稱108峰,東西綿延150公里。西銜雁門,東跨太行,南障三晉,北瞰云代。自漢代即建有寺廟,明清時主峰上寺廟星羅棋布,現(xiàn)存有兩百多處摩崖題刻和詩文碑記。重要景點有恒宗殿、...[繼續(xù)閱讀]
平遙是山西省晉中地區(qū)所轄縣,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端。總面積1260平方公里,總人口47.3萬。平遙城墻平遙春秋時為晉國屬地,秦置平陶縣,北魏始光元年(424)因避諱更名為平遙縣。此后各朝代先后置郡、府、道等?,F(xiàn)轄5鎮(zhèn)19鄉(xiāng)...[繼續(xù)閱讀]
祁縣是山西省晉中地區(qū)所轄縣,地處山西省腹地,總面積854平方公里,總人口24.4萬。遠古時代,山西的中央盆地是一片長滿雜草的積水地帶,叫做昭馀祁澤藪,經多年山河變易,積水逐漸干涸,到明代時只剩下今祁城村一帶的一片洼地,名昭馀...[繼續(xù)閱讀]
新絳是山西省運城地區(qū)所轄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北岸,總面積593.4平方公里,總人口29.6萬。新絳古為臺駘之國,北魏時始置東雍州,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改為絳州,民國初廢州改為新絳縣,1947年成立縣人民政府?,F(xiàn)轄7鎮(zhèn)6鄉(xiāng)。新絳唐...[繼續(xù)閱讀]
亦稱譙樓、鼓樓。位于縣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成化七年被燒毀,成化十二年重建。三層樓上,南北各懸一面巨匾,南曰“聲聞四達”,北曰“威鎮(zhèn)三關”;四層樓檐下是一匾額,曰“雁門第一樓”。樓為磚木結構,斗拱規(guī)整,挑角端...[繼續(xù)閱讀]
始建于隋仁壽元年(601),本為木塔,后毀于滅佛和兵火各一次,在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建為磚塔至今。塔為圓錐形,佛教藏式造型。...[繼續(xù)閱讀]
位于恒山西段陘嶺之東陘關。明洪武七年(1374)將唐建雁門關從西陘關移此。西門頂上建有重檐樓,因原塑楊六郎像,也叫六郎廟。雁門關為明內長城上的外三關之一,天下九塞之首,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許多親征帝王和守邊名將在這里...[繼續(xù)閱讀]